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信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实践路上|beat365在线登录“石榴籽”实践队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编辑者:揭上锋 | 发布时间:2023-08-2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大学生身体力行感受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月中下旬,由管理学院汉族、维吾尔族、哈尼族、壮族等民族学生骨干组成的校级重点实践队“石榴籽·新疆行”一行,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碧娇的带领下,赴新疆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beat365在线登录专职巡视员邱七星、关工委副主任郑冰冰、管理学院“石榴籽骨干计划”理论指导老师潘维廉教授、学院团委副书记揭上锋等共同参与指导。

          追寻根脉,增进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实践队抵达新疆第一站——乌鲁木齐,首先是追寻总书记足迹,参访新疆大学校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地,并与新疆大学师生深入座谈交流。新疆大学校史馆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六个展厅生动展示了新大的发展历程和新疆的民俗传统文化,再现了历代先贤艰苦奋斗的教育强国情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充分展示新疆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成就,凝聚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师生们先后参观了文化润疆重点项目之一的“国博厅”、古代历史文物陈列、“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等展馆,深入了解感受中华民族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优秀多彩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之后的实践调研中,实践队师生从文化认同的视角,不辞辛劳辗转天山南北,先后奔赴昌吉、库车、喀什等地,参观文物丰富的博物馆,走进饱经风霜的克孜尔千佛洞,通过实物实景实事的目见耳闻,寻访了解新疆厚重丰富的历史传承,感受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凝心铸魂,传承红色基因

“滕代远,苗族,湖南麻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之一……”在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的滕代远展厅前,一名叫麦迪娜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声情并茂地为实践队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中共党史课,引来实践队师生阵阵掌声。作为展馆小小志愿讲解员,听说实践队师生来自beat365在线登录,麦迪娜自告奋勇地为大家讲解党史故事。实践队师生也和小小讲解员分享了厦大故事,鼓励她讲好党史故事、新疆故事,将来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做出更大贡献。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感人事迹在本村长期广为宣传,激励着大家把爱国爱党的传统代代相传。”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昌吉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村党支部书记、厦大管院校友谢日那义·斯马义先带领实践队师生参观了西遇风情民街、党员示范户、团结大院、文化长廊、福建楼、闽东精神体验馆等,感受了乡村的环生态美、人居美和对口援疆成果,接着来到村里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为实践队师生详细介绍了二十里店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村里维吾尔族占到总人口的90%。五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以“转思想、树新风、暖民心、促增收”四项措施为突破,充分用好福建对口支援的资源和力量,经过精心抓整治、增团结、促发展,二十里店村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旧”到“新”、由“穷”到“富”的巨大变化,并先后获得国家最美村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自治区级文明村、自治区人居环境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村支部先后组织2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参加“百名模范心向北京”感恩行动,赴北京开展交流,接受红色教育,自觉树牢“五个认同”。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谢日那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紧密结合属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将馕文化产业、民俗旅游、休闲农业以及红色文化相结合,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新时代的新疆故事真实而精彩,在她朴实无华的讲述中,师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她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为她的倾情投入和突出贡献感到自豪。

  


 “我考上大学了,9月份就要到北京上学,之前在天津内高班学习。”这是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英也尔村的小伙子麦尔丹,他自豪地用普通话向实践队分享自己的喜讯和家里的情况。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旱,全县90%的土地为沙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党和政府各级部门、援疆单位、企业的支持下,县里通过就业与产业两轮驱动,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当地风沙、干旱气候的红枣、土瓜为主的种植业,引进安格斯牛等特色养殖产业,多渠道聚合企事业单位的优质资源开展帮扶、建设及农产品助销,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此外,县里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建设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场,不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帮扶政策让如同麦尔丹家的诸多家庭,从曾经的落后贫穷走向了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实践队师生通过深入麦盖提县的英也尔村、阿尔浪喀村,呼图壁县的二十里店村,与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交流座谈,深入走访农户,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凝聚力感召力,用心了解新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成效。这既是一次深入基层的调研,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无论是农户的动情分享,还是校友、工作队的用心付出,都让师生们深受感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让实践的同学们真正达到受教育、长才干的目标。

聚焦产业,促进民族团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疆的广大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致力于抓基层、打基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建设繁荣富裕、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通过深入昌吉、喀什地区等调研,实践队见证了新疆地区聚焦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实效。

在昌吉,特变电工新缆厂工会主席江源给实践队师生介绍了特变电工发展历程。作为祖国最西部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特变电工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就业做出巨大贡献。


在麦盖提县,由新疆证监局、广东深交所的干部联合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向厦大师生们介绍了工作队带领村民由贫变富实现脱贫攻坚进而推进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全村群众都能会用普通话交流了,参加升国旗的人员由过去5060人到全村所有人自觉参加。村里的小巴扎开起来了,来这个村参观旅游的人多了,各族群众你来我往更加亲密了。在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由村民们一张张灿烂笑脸组成的“感党恩”全家福笑脸墙,充分展现了百姓们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实践队通过一户又一户的实际走访,聆听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故事,见证一家又一家的发展变化,记下一行又一行的调研文字,为将来“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北疆至南疆,从历史走向新时代,在近2万公里的行程中,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大地有人默默守护、百姓的冷暖有人始终挂心、民族团结的事业有人共同推进,真切体会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奋进图景,更加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锤炼了家国情怀,将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为推进边疆地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文: 揭上锋  韦嘉淇

                                        图: 韦嘉淇  吴亚宸  麦尔哈巴